学院动态

共赏红楼之美,同品经典之味 | 浙师大附属高中“《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线上研训活动

发布者:王潇     发布时间:2022-04-02      浏览次数:585

为了更好地落实新课标新教材《红楼梦》整本书阅读学习任务群,帮助教师破除教学疑难,开阔学术视野,提高《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的设计与实施能力, 3月30—31日,浙江师范大学教育集团举行浙师大附属高中“《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线上研训活动。

01

刘永良教授是中国红楼梦学会理事、国家社科课题通讯评委,曾任浙江师范大学品牌专业汉语言文学负责人,他为老师们带来了《“通作者之意,开览者之心”——如何解读〈红楼梦〉》的讲座。

讲座开始,刘教授引用鲁迅和毛泽东对《红楼梦》的评价,明确《红楼梦》的历史地位,讲明“红学”一词的来历。刘教授认为要更好的解读《红楼梦》,需要从时代、版本、主题、人物、结构、语言,包括作品诗词等方面进行深入、细致的了解。此外,刘教授还从作者家世背景、宝黛钗的悲剧世界、作品的人物塑造和叙事艺术等多个方面深入浅出的为老师们解读了《红楼梦》这部经典著作。

刘教授认为在《红楼梦》的教学过程中,应做适度的深入阐释,避免阐释不足或解读过度的问题。

02

磐安中学教研组长罗琛老师是浙派名师培养对象、浙江省朱昌元名师工作室学科带头人,她以《世有解语花,凭谁解花语?》为题进行说课。

罗老师从作品本身出发,介绍课标和教材对《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要求以及所要达到的目标,并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了学生们学习《红楼梦》时所存在的普遍问题,提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好《红楼梦》的关键,由此出发,罗老师介绍了教学目标和“三级跳”教学设计,为老师们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路径。

03

张永飞老师是临海市回浦中学党委副书记、浙派名师培养对象、浙江省“春蚕奖”获得者、省朱昌元名师工作室学科带头人,他的讲题是《〈红楼梦〉整本书教学的“支点”》。

张老师首先对课标中要求教师教授《红楼梦》时需完成的目标进行分析,其次说明《红楼梦》在中学学习中的地位和价值,以及对于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启示,综合近年有关《红楼梦》阅读的高考测试题,提出应从故事、人物、场景、语言等方面入手进行讲解,指出《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支点应重点梳理小说前五回,并画出人物关系图,以及前后勾连品读人物语言、品味日常细节,以此来推进《红楼梦》的阅读教学指导。

04

绍兴市高级中学副校长张海英老师,是浙江省教坛新秀,省朱昌元名师工作室学科带头人,她为大家带来了《〈红楼梦〉整本书阅读的结构化探索》的讲座。

张老师从课标价值定位出发,分析《红楼梦》教学的建议课时以及作品本身的现状,提出要帮助学生养成静心阅读的习惯。

同时,张老师从“结构化激趣”“结构化共情”“结构化燃思”三个方面,提出对《红楼梦》结构化教学的认识和思考,为与会老师提供了新的思路。

05

本次活动的发起者、浙江师范大学教育集团课程与教学部主任朱昌元教授最后做《〈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的“本钱”与策略》的讲座,并做研训小结。

朱教授首先从读者、教者、研训者三个角度阐述《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所需的“本钱”,强调要深入研读文本和相关研究成果,丰富积淀,提升学养,让自己拥有阅读教学的发言权、指导权和评价权。

拥有“本钱”,还需善于经营,扩大效益。为此,朱教授提出《红楼梦》整本书阅读教学的四个策略:“读者”之读与“教者”之读相结合、整书在胸与专题规划相结合、阅读沉浸与教师点拨相结合、任务驱动与成果呈现相结合。在阐述过程中,例举作品描写,运用教学案例,既高屋建瓴,又深入浅出,富有教学指导意义,与会老师获益匪浅。


 

Copyright © 2021 All Rights Reserved 浙ICP备05001954号-1 E-Mail: cjxy@zjnu.cn

 

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骆家塘街300号,浙师大专家楼内院,培训楼三楼 邮编:321004 电话:(0579)82282288 传真:82282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