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迎接七·一建党节,深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充分整合学校学科建设资源,推进社会服务与地方发展相融相促,助力浙江民营企业出海非洲,6月23日,浙江师范大学终身教育学院党总支与非洲研究院党委共赴我校EDP校友企业浙江德瑞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开展主题党日联学联建活动。终身教育学院院长金祖庆、副院长沈峻岭,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党委书记王珩、副院长杨凯、学术副院长张巧文、纪委书记李雪冬,我校EDP校友代表出席,终身教育学院与非洲研究院相关科室负责人、教师党员代表、区域国别学博士研究生代表参加。联学活动由终身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副院长祝伟华主持。
浙江师范大学非洲研究院党委与终身教育学院党总支
赴浙江德瑞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开展联学联建活动
本次联学联建活动以“实地研学+交流研讨”的形式展开。活动伊始,与会人员实地参观了我校EDP校友企业——浙江德瑞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在EDP第一期学员、公司董事长邵岗锋的带领和介绍下,大家实地感受了德瑞公司听党指挥、跟党奋斗的发展历程,对民营企业服务国家战略的使命担当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全体参会人员参访浙江德瑞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和金义综合保税区
联学联建活动现场
会上,非洲研究院院长刘鸿武领学习近平总书记复信非洲学者重要精神,并作《“两头能落地、中间挑得起”:高校服务民营企业出海非洲的浙师经验》主旨报告。他强调,高校党建工作要与高校事业发展“一融双高”,要回答好“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高校如何做出突出贡献”与“引领学科建设创新突破,高校如何更加积极主动有为”两大高校发展的时代命题。
刘鸿武作主旨报告
刘鸿武院长表示,浙江师范大学立足金华,多年来深度服务国家非洲合作战略,联合地方打造了中非经贸文化论坛等多个高能级平台,有力推动了浙江省对非合作迈上新台阶,区域对非进贸易额居于全国前列。他指出,非洲拥有300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和14亿人口的巨大市场,金华正全力推进“深化中非地方合作课题”经贸合作工程,重点打造中非农业科创园区、文旅综合体等全产**平台。值此发展关键期,浙江师范大学应充分发挥学科与资源优势,为企业提供信息、人才与技术支撑,同实现“中国优势产能”与“非洲市场需求”的精准匹配。
金祖庆现场领学
终身教育学院院长金祖庆领学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并作题为《着眼当前放眼非洲寻求民营企业发展新机遇》的主题报告。
金祖庆强调,国家始终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民营经济发展。他指出,浙江作为对非合作的先行省份,金华地区表现尤为亮眼:2024年1-5月,金华对非进出口额达1300亿元,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1/3;其中出口增长超30%,小型农机、劳动密集型产品已成为拳头产品。他呼吁民营企业把握政策红利,积极借助高校平台深化对非市场调研,开拓贸易新空间。同时,终身教育学院也将依托民营经济学院、企业家学院等平台,持续开展对非政策、贸易规则培训,助力企业破除信息壁垒,为其出海非洲提供坚实的智力支撑。
浙江德瑞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邵岗锋分享企业对非服务实践体会
我校EDP校友、浙江德瑞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邵岗锋结合企业发展实践,系统阐述了民营企业依托义乌小商品市场,从国际货代业务逐步拓展至联合国采购、进出口贸易、供应链服务的成长路径。邵岗锋特别指出,当前非洲业务拓展面临双重挑战:一是物流周期较长,显著增加企业****压力;二是复合型人才短缺,既懂非洲市场规则又具备国际贸易实操能力的专业人才严重不足。他呼吁高校与企业建立协同育人机制,通过订单式培养、实习基地共建等方式,为民营企业出海输送兼具跨文化沟通能力与专业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共同破解非洲市场开拓中的现实难题。
浙江金锅锅炉有限公司董事长吕后明谈对非贸易体会
我校EDP校友、浙江金锅锅炉有限公司董事长吕后明表示,企业在非洲拓展锅炉销售业务并同步推进售后服务体系建设时面临突出的人才瓶颈,符合“技术+语言+文化”三维能力要求的专业人才严重短缺。他建议构建校企协同培养机制:一方面由高校定向输送机械专业学生赴非实习,在坦桑尼亚、尼日利亚等重点市场建立实训基地,通过“现场实操+语言培训”提升服务能力;另一方面邀请非洲留学生参与企业技术培训,借助其本土文化优势,协助制定符合当地习惯的服务标准,共同打造一支“懂技术、通语言、融文化”的本土化售后团队,解决企业出海的服务落地难题。
浙江艾领创矿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旭君发言
浙江艾领创矿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代表王旭君以坦桑尼亚项目为例,指出当地企业因外汇不足难以现金结算,但企业对易货贸易中矿产资源估值、置换流程及法律合规性缺乏专业认知。她呼吁高校与研究机构提供非洲资源评估模型、易货贸易操作手册及跨学科咨询支持,助力企业规避风险并实现“中国制造”与“非洲资源”的高效置换。
祝伟华主持
终身教育学院党总支祝伟华在主持时表示,此次联学为浙师大与涉非企业合作搭建了沟通的桥梁,进一步明晰我校区域国别学人才培养、高层次人才培训的发展方向,有利于浙师大非洲研究院、终身教育学院更好地结合浙江民营企业出海非洲的实际需求拓宽高质量服务的渠道。未来,浙师大非洲研究院与终身教育学院将双轮驱动,深度整合资源:非洲研究院提供前沿学术支撑与政策咨询,终身教育学院则发挥在职培训与项目运作优势。双方将共同打造面向企业管理层、核心技术外派员工的高端研修项目,设计贴合非洲各国投资环境、市场特点与文化习俗的定制化课程,并探索建立企业实习与人才输送的稳定渠道,力求为浙江企业驰骋非洲市场提供“全链条、伴随式” 的智力支持与人才保障。
王珩总结发言
非洲研究院党委书记王珩在联学联建活动总结中指出,本次活动搭建了极具价值的校地企交流平台。她表示,浙江民营企业家“敢为人先”的创业精神与“开天辟地”的红船精神一脉相承,也与高校“经世致用”的学术追求形成深度共鸣,为校企协同服务非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她强调,需建立“校地企”常态化协同机制,通过定期举办“中非合作沙龙”,聚焦中非经贸往来中的具体议题(如跨境结算、物流优化、法律合规等)开展专题研讨,推动学术研究成果与企业实践需求的高效转化,切实为浙江民营企业出海非洲提供全链条服务支撑。后续,非洲研究院将系统编制《浙江民企出海非洲案例集》,提炼本地企业可复制的出海路径;构建非洲留学生与企业的结对服务机制,邀请留学生担任“文化顾问”;联合终身教育学院开发“非洲市场准入”系列精品课程,面向EDP校友群体免费开放。
与会人员积极发言
在自由交流环节,与会人员围绕如何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学科发展、服务浙江民企出海非洲展开深入交流。大家一致认为,高校要紧密对接国家“走出去”战略与浙江民营经济发展需求,培养具备国际视野、跨文化沟通能力和国际竞争素养的复合型人才,为浙江民企出海非洲提供人才支撑,同时,依托学科智库功能,在中非经贸规则研究、企业本土化运营、跨境风险防控等领域形成专业化解决方案,助力民营企业破解出海难题。
文字:胡红娟
图片:赖 晓
审核:祝伟华